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关于开展高性能混凝土推广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建标实函〔2016〕25号)、《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关于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试点省工作指南》(黔建科通〔2016〕150-153号)及《关于公布第一批高性能混凝土推广应用试点企业的通知》(黔建科通〔2016〕407号)等文件精神及相关工作安排,贵州省首批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星级评价标识企业于2017年10月31日通过评审。
此次共16家预拌混凝土企业通过评审,其中有13家企业由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贵州有限公司提供评价服务,受评企业中有三星级企业8家,二星级企业5家。
全省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评价标识工作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我省第一批16家试点企业获得绿色生产"星级"评价,企业各方面均达到我省同行业领先水平,为满足绿色生产基本要求,企业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按照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评价标识的相关标准要求和评价机构的指导意见,分别对厂区整体环境情况、设备设施、控制要求、监测控制体系、控制技术等进行了相应的整改。
一、厂区环境改造:实现道路全硬化,同时增加厂区绿化率,厂区内绿化面积越大,空地绿化率越高,绿化布置越合理,对绿色生产促进作用越强,可减少粉尘排放,实现绿色搅拌站规划目标;生产区内设置了生产废弃物存放处,且其数量和容量满足生产、环境卫生要求,厂区整体环境卫生得到很好的改善。
整改前 整改后
整改前 整改后
整改前 整改后
二、设备设施改造:企业将重粉尘区域骨料堆场、配料地仓、皮带运输机甚至搅拌楼进行封闭均采用封闭式生产,控制生产性粉尘排放,减少环境保护压力,粉料筒仓、粉料贮料斗、搅拌机进料口均会因落差产生粉尘,在这些易扬尘处安装除尘装置,在称量层、搅拌层层设置水冲洗装置等有效降低粉尘排放量;拥有完善的生产废水、废浆处置系统包括排水沟系统、多级沉淀池系统和管道系统且正常运转;购置废弃混凝土处置设备,对废弃混凝土进行多样化的处理;搅拌站出入口应设置运输车清洗装置,确保运输车出入厂区时外观清洁,保证不将厂内粉尘带出,不将外部污染物带入。
整改前 整改后
整改前 整改后
整改前 整改后
三、控制要求方面:生产废水、废浆、废弃混凝土得到充分利用,采用第三方监测及自我监测两种方式进行粉尘排放监测,充分利用多种监测技术,及时掌握监测结果,分析绿色生产和管理漏洞,进一步提高控制手段,实现抑尘目的;采用定位系统监控车辆运行,运输车达到当地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定期进行安全培训,确保安全生产;每年对企业员工进行身体体检保障员工利益。
整改前 整改后
四、监测控制、控制技术方面的的改造:采用第三方监测及自我监测两种方式进行,生产性粉尘的监测、生产废水和废浆的监测、环境噪声的监测重适用性强,监测资料完整,监测方法的规范性,监测结果真实性、权威性和合理。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贵州有限公司积极地推动和促进贵州省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星级评价工作后续工作开展,随着此项工作的扎实稳步推进,将从源头控制并提升行业质量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预拌混凝土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贵州省高性能混凝土推广应用。